致敬医者③|用仁心与实干书写医者担当——记阳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吕成添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1日 作者:

致 敬 医 者

编者按:为弘扬新一代医务工作者“敬佑生命,救死扶伤,甘于奉献,大爱无疆”的崇高职业精神,同时也为了激励广大医师学习典型、争先创优,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,自2025年7月起,我院特设“致敬医者”专栏,陆续对院内优秀医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展播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身影,感受他们背后的温暖与力量,共同见证并传递这份守护健康的责任与担当。



吕成添,中共党员,2011年本科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202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。现任阳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临时负责人、主治医师,兼任阳春市政协委员,系阳江市第八类高层次人才。从医十三载,他扎根临床一线,以“用心、坚持、实干”为职业信条,书写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、坚守与奉献。

一、破茧成蝶:急诊尖兵的成长之路

吕成添的从医之路,始于一次遵从内心的抉择。2011年本科毕业后,他曾考取阳春市某局行政岗位,但对医学的热爱始终未减。最终,他毅然辞去行政工作,于2012年正式踏上从医之路,开启了“起早贪黑钻研业务、隔三差五值夜班、通宵达旦抢救病人”的临床生涯。准时下班与完整节假日成了奢望,可这份对医者职业的赤诚,让他甘之如饴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2_162943_396.png


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,吕成添在重症医学科工作。在科主任关远志的悉心带领与培养下,他扎实掌握了临床基础知识、理论与技能,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。从医多年,他经历过无数次危急重症患者抢救:有的患者经及时合理救治重获新生,也有一些即便拼尽全力仍未能挽回生命,成为他心头难以释怀的遗憾。


让他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一位中年男性患者。该患者因误服外敷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、血源性休克,送入重症医学科时突然心跳、呼吸骤停。吕成添与团队立即展开气管插管、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抢救,最终助患者重获生命。因救治及时精准,患者恢复良好且无明显后遗症,康复出院后,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。


气管镜操作.jpg



还有一位让他时常牵挂的患者阮大姐(化名)。多年前一次值班时,他及时发现这位危重症孕产妇病情突然加重,当时患者病情复杂、病因不明,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、产后出血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,生命垂危。正是他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救治措施,最终挽救了患者生命,让刚出生的孩子没有失去妈妈。如今在街上偶遇阮大姐和她幸福的一家子,吕成添总会心生欣慰——这便是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,也是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。


在重症医学科深耕数年后,因医院工作需要,吕成添于2020年5月调任急诊科副主任。他深知,当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,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社会对知识与人才愈发尊重,作为青年医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成长,才能满足临床工作与社会需求,为此他毅然决定读研深造。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,他脱产攻读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。读研期间,他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医生到“临床+科研”复合型医师的蜕变。凭借刻苦钻研与顽强拼搏的劲头,在导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: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,发表SCI论文5篇(其中第一作者4篇,总影响因子超10分),参与出版专著1部;同时还提升了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与气管镜操作技能,为未来临床与科研工作筑牢基础。2023年6月,他被广州医科大学授予“优秀毕业研究生”荣誉称号。


科研实验2.jpg


研究生毕业后,吕成添本有机会前往大城市、更高平台发展,但他始终心系家乡阳春医疗卫生事业,最终毅然选择回到阳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,继续践行医者使命。


研究生毕业.jpg


二、生死时速:急诊医生的使命与担当

急诊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,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。急诊诊疗的核心要求是“快而准”,作为急诊团队的核心成员,吕成添清楚,急诊医生的工作不仅是治病救人,还要在生死关头抢救生命,通过快速有效的救治,将濒危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。


092A4505.JPG


这里每天都会接收突发疾病、意外创伤等危急重症患者。对吕成添来说,每次接诊都是必须全力应对的挑战,每次抢救都考验着他的医术和意志。日常工作节奏快、压力大:刚完成一位患者的抢救,下一位急危重症患者就会到来,他需要立即带领团队投入新的抢救;院前急救出诊时,经常要连续工作一整天,吃饭时间都很紧张;深夜接到急诊电话,无论多累,他都会及时处理,因为电话那头有等待救援的患者。

092A4525.JPG



2024年春节除夕,万家团圆时,急诊科接到紧急电话:一名老年男性在家中突发呼吸困难,被发现时已意识模糊、口唇发绀,生命垂危。吕成添接到出诊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。他凭借经验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危重,处于生命垂危状态。他沉着处理,现场实施气管插管、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,密切监测生命体征,指令果断清晰。经过紧张有序的抢救,患者病情逐渐好转,意识恢复,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。随后患者被安全送回医院,转入重症医学科,最终顺利康复,家属特意送来“医术精湛、仁心仁德”的锦旗表示感谢。


这样的紧急抢救在急诊科很常见,吕成添始终冲在前面。每个抢救案例都体现了他的精准判断、果断决策和认真负责,展现了他“医术精湛、仁心仁德”的职业素养。如今,急诊5G急救智慧系统的应用为医生增添科技助力,打通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,让抢救更高效。阳春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7%以上,这背后是吕成添这样的“急诊人”年复一年的坚守与付出,是他们用责任与担当为生命保驾护航。

现场处理外伤患者.jpg


三、仁心致远:医患沟通的智慧与温度


吕成添深耕临床一线多年,凝练出“倾听-共情-引导”三步沟通法,成功化解很多医患矛盾,为急诊科筑起温情与信任的桥梁。


曾有急性腹痛患者家属因焦急等待检查结果情绪失控,在诊室大声争执,坚决要求立即为患者注射止痛药。面对这剑拔弩张的场面,吕成添没有急于辩解或强硬拒绝,而是耐心解释:“患者现在疼痛确实很难受,我理解您的焦急,但腹痛原因多样,像阑尾炎、胰腺炎这类急腹症,如果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变化,容易导致漏诊、误诊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;我们要等相关检查结果出来,根据病因对症治疗,帮助患者缓解疼痛。”短短几句话,既安抚了家属情绪,又讲清了医学逻辑,最终赢得了家属的理解与配合。

092A4557.JPG


四、聚力成光:团队引领与社会责任的延伸


吕成添始终秉持“团队协作比个人奔跑更有力”的理念,在工作中以身作则:医院创建三甲攻坚阶段,他主动承担重点任务,带头加班加点梳理急诊流程;日常管理中,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系统开展心肺复苏、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能培训。在他的推动下,科室整体诊疗能力和应急反应水平明显提升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6221555.jpg



工作之余,他长期活跃在公益一线: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服务,走进校园、企业开设急救知识讲座。在小学课堂上,他用模拟人生动演示心肺复苏技巧,深受孩子们的喜爱。

义诊.jpg

到学校开展急救知识培训.jpg


“用心对待每个患者,坚持医学理想,实干创造价值。”这是吕成添对自己职业生涯关键词的注解。凭借多年的优秀表现,他先后获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、阳江市十佳团支部书记、医院优秀青年医师、优秀共产党员等。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他对“医者”二字数十年如一日的践行与诠释。在与死神竞速的赛道上,吕成添将继续医者仁心,书写属于新时代的“生命赞歌”。